照相记

2018-4-16 liukai82

我小时候,每个人照相都得去照相馆,没听说谁家有照相机的。

我三叔是开照相馆的,所以我照相比较方便,也不花钱,平时需要照相就去三叔那里,过年节的时候,三叔会带着照相机去大爷叔叔姑姑家,挨家给照相。

那时候照相大都在照相馆,照相馆里有几个卷轴挂在棚顶,每个卷轴里有很多风景画布,拉出来,选一下,然后站在风景前照相,看起来,还行吧,也不是特殊假。

县城里有四五家照相馆吧,我个人觉得,客观滴说,我三叔照相水平最差,这是通过对比其他同学的照片得出来的结论,但是别人的照片基本都是画布照出来的,而我多数都是自然照,我就像出水芙蓉一样,天然去雕饰。

后来照相馆变多了,照相馆装修和设备起步也越来越高,有好多以影楼自居,其实还是照相馆。

在这种潮流里,我三叔落伍了,我长大了,我记得他最后一次给我照相,是上大学之前,为了在大学省点照相的钱,他给我洗了好多寸照和二寸照。

经过了大学,工作,直到现在家里偶尔还能看到当年的寸照。。。。

可见当时没少洗。。。。

但是三十岁以后大概就用的不多了,因为我老了,寸照也得与时俱进。

实际上,因为爷爷辈的遗产分配,好多年以来,三叔家和爸爸这边的亲戚关系都不太好,但是那是个历史遗留问题,跟照相没关系,就不说了。

 

上大学以后,那个时代手机还不带摄像头,没法照相。

带摄像头也白扯,因为我们没有手机。

整个大学,在我的印象里,照相的机会大概有四五次那样吧。

一次是寝室六个人经过计算,算计了一个共同的生日,照相留念,在安达校区的假山旁,我们还穿西服了。

一次是,可能是王鹏吧,带了个相机,在安达校区主楼前的路上,大家随便拍了几张,我骑着自行车。

毕业证照。

毕业照。

没了。

 

上班以后,还是个手机不带摄像头的年代,但是有了数码相机的概念。

有数码相机的不多,有钱人,或者单位。

比如说,我女朋友单位就有。

有时候她用单位的,当天没还,就带回家来,我俩随便拍着玩玩。

相机这东西,专业程度在手机拍照之上,而且我们用的时候也不多,还不太会用,所以,并没留下几张真正的照片。

更主要的是,在一起的时候不会想留念是吧。

每天都在一起的两个人,留念干嘛呢。

 

大概2009年吧,肯定是2009年,那时候我们已经分手了,我想去以前那些地方看看,毕竟世界变化太快了。

我自己买了一台数码相机,一千四百元,佳能卡片机,当时有卡片机这个概念,就是比较便携的数码照相机。

其实我更喜欢卡西欧或者奥林巴斯,因为那时在我的印象里,卡西欧或奥林巴斯科技感更强,但是佳能这两个字更接地气,而且,感动常在这句广告语,直到现在都能打动我。

那个相机算是我用过最多的拍照设备,它拍摄了很多我们在一起时走过的路,路没有别的含义,就是道路,和道路两旁的景观或店铺,有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,有的没变。

 

后来手机技术突飞猛进,手机摄像功能强大加便携性加娱乐性,让照相机在普通拍照领域以摧拉枯朽之势迅速淘汰,除了禁止拍照的一些区域或者有保密性质的文件这些很特殊的东西,每个人随时随地随手都能拍照或者录像,不管是国事还是房事。

 

相机自带了美图美白美颜瘦脸瘦腰瘦腿等功能,让人感觉这个世界很不真实,我估计再过一段时间自拍就能实现修复处女膜的功能。

 

我除了工作需要或者偶尔拍几张孩子的照片,很少拍照了,有留念的很少。

 

有时候我会感觉很幸运,我出生在八十年代初期,经历过一些类似我个人照相发展史这样的经历,感受到时代的进步,也感受过一些事物的兴衰成败,和自己的拥有和失去。

 

有时候我也想,如果智能手机早几年,我们的结果会不会不同,如果依然是现在这样,我们会不会多一些照片,能回头看看从前那些美好的时光,使那些情景更清晰生动历历在目,那样的话,看照片的时候,我想一定会很开心。

就会像看一个有趣的笑话,当年看的时候乐的不行,后来再看到的时候,虽然已经知道结局,但是当年这个笑话给我们带来的开心的感觉还会留在记忆里,当年一起笑的人的那嘻嘻哈哈笑声还能在耳边响起。

或者像我看书,很多书我都看过很多遍,故事情节和文字都很熟,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每次看,多少都能有点新的心得和领悟。

最起码,即使是个悲剧的结局,这个结局次数看的多了,也就不那么悲痛了,总不能每次看大结局都和第一次看一样哭的稀里哗啦的吧。

« 小超 | U盘记»

发表评论:

 载入天数...载入时分秒...
Powered by emlog